close
從一到十二 你知道上海那些以數字命名的學校嗎?
原標題:【記憶】從一到十二,你知道上海那些以數字命名的學校嗎?
距上海發佈,又到一年開學季,升入新學校的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過自己的學校的歷史?其實,上海一些中學是以數字來命名的,其中序數從一到十二排列完整,它們背後的沿革都有女中的背景,且各具特色。這些學校現在叫什麼名字?你的母校在其中嗎?快來看看吧!
上海市第一中學
上海市第一中學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陳鶴琴先生力主之下創建。上海市工部局女中首任校長為楊聶靈瑜。1931年夏,她應陳鶴琴之聘出任工部局女子中學校長。
左:創始人陳鶴琴右:首任校長楊聶靈瑜
女校開辦伊始,租賃麥特赫司脫路(今泰興路)233號作校舍,學生僅120人。1935年遷至位於星加坡路(今餘姚路)99號,新校區土地40畝,於次年春啟用,學生增至500餘人。1945年抗戰勝利,改稱“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學校1967年開始兼收男生並改名“上海市第一中學”。學校1953年被定為上海市首批10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改為靜安區重點中學。現為完中、區重點和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5年上海市第一女中畢業紀念冊中的教學樓舊影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第一女中位置,當時的門牌是餘姚路99號,現今為139號
上海市第二中學
校址在徐匯區永康路200號,占地12132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學校前身是清光緒二十八年吳馨(懷久)在老城廂花園弄設立的務本女塾,“務本”,取義於《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校是上海國人最早創立的女子學校之一。清宣統元年(1909年)遷到黃傢闕路新建校舍。1913年吳馨將女塾捐歸縣有,改制為上海縣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仍設置有各種講習所和文理專修科。三年後改組成上海縣立務本女子中學,1928年改隸市屬。抗日戰爭爆發,華界校舍被毀,被迫遷入法租界畢勛路(今汾陽路),校名改為私立懷久女中,1942年租界淪陷後停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務本女中復校,1947年初,全校遷入原法租界雷米小學原址,也就是今天的永康路200號(永康路原名雷米路)。1952年改稱上海市立第二女子中學,1954年定為市重點中學。翌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先進單位。1968年增收男生,校名也改為“上海市第二中學”。2005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市立務本女中位置
1952年7月12日,上海市務本女子中學舉行更名換牌儀式
1957年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
1982年上海市第二中學八十周年慶使用的紀念校徽
原標題:【記憶】從一到十二,你知道上海那些以數字命名的學校嗎?
距上海發佈,又到一年開學季,升入新學校的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過自己的學校的歷史?其實,上海一些中學是以數字來命名的,其中序數從一到十二排列完整,它們背後的沿革都有女中的背景,且各具特色。這些學校現在叫什麼名字?你的母校在其中嗎?快來看看吧!
上海市第一中學
上海市第一中學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陳鶴琴先生力主之下創建。上海市工部局女中首任校長為楊聶靈瑜。1931年夏,她應陳鶴琴之聘出任工部局女子中學校長。
左:創始人陳鶴琴右:首任校長楊聶靈瑜
女校開辦伊始,租賃麥特赫司脫路(今泰興路)233號作校舍,學生僅120人。1935年遷至位於星加坡路(今餘姚路)99號,新校區土地40畝,於次年春啟用,學生增至500餘人。1945年抗戰勝利,改稱“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學校1967年開始兼收男生並改名“上海市第一中學”。學校1953年被定為上海市首批10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改為靜安區重點中學。現為完中、區重點和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5年上海市第一女中畢業紀念冊中的教學樓舊影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第一女中位置,當時的門牌是餘姚路99號,現今為139號
上海市第二中學
校址在徐匯區永康路200號,占地12132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學校前身是清光緒二十八年吳馨(懷久)在老城廂花園弄設立的務本女塾,“務本”,取義於《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校是上海國人最早創立的女子學校之一。清宣統元年(1909年)遷到黃傢闕路新建校舍。1913年吳馨將女塾捐歸縣有,改制為上海縣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仍設置有各種講習所和文理專修科。三年後改組成上海縣立務本女子中學,1928年改隸市屬。抗日戰爭爆發,華界校舍被毀,被迫遷入法租界畢勛路(今汾陽路),校名改為私立懷久女中,1942年租界淪陷後停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務本女中復校,1947年初,全校遷入原法租界雷米小學原址,也就是今天的永康路200號(永康路原名雷米路)。1952年改稱上海市立第二女子中學,1954年定為市重點中學。翌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先進單位。1968年增收男生,校名也改為“上海市第二中學”。2005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市立務本女中位置
1952年7月12日,上海市務本女子中學台中抽水肥推薦舉行更名換牌儀式
1957年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
1982年上海市第二中學八十周年慶使用的紀念校徽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第三女子中學是目前上海唯一保留的女校。由聖瑪利亞女中和中西女中於1952年7月合並建立,校址為江蘇路155號(原中西女中校址)。聖瑪利亞女中原校名為聖瑪利亞女書院。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聖約翰書院創辦人施約瑟將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紀、裨文兩所女校合並遷入聖約翰書院內,取校名聖瑪利亞女書院,由華人黃素娥任校長。1920年,在白利南路(今長寧路)購地建新校舍。
20世紀30年代拍攝的聖瑪利女中白利南路校區,圖中建築為思孫堂
中西女中原校名為中西女塾。校址在西藏路漢口路,首任校長海淑德。後由中外人士捐款和學生義演募捐,購憶定盤路(今江蘇路)占地89畝的經傢花園建校,於1917年遷入。1929年,中西女塾向國民政府立案,聘請楊錫珍為首任華人校長。翌年,校名改為中西女子中學。1936年12月,薛正被聘為第二任華人校長。在學校任職中,薛正一貫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努力縮小美國顧問在學校教育上的控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租界被日軍控制,美國教會決定解散中西女中,薛正堅持辦學,成立中國人自己組織的校董會。
20世紀30年台中抽化糞池代拍攝的中西女校實驗室
1933級中西女校籃球隊
中西女中1948級畢業合影
1949年,薛正毅然放棄即將到手的美國博士學位,婉拒導師勸阻,啟程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1950年春回到祖國,繼續任中西女中校長。後來,學校更名為上海市第三中學,男女生兼收。1977年,東海中學並入。1981年,恢復女子中學建制,同時恢復原校名,並確定為部分寄宿制的市重點中學。2004年被評為第一批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中學。
校園主要建築景蓮堂現為市三女中五四樓,建於1935年,是由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
鄔達克設計的中西女校主體建築
上海市第四中學
上海市第四中學沿革
這是上海市第四中學官方網站上公佈的該校沿革示意圖,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其歷史的久遠。而且徐匯女子中學和啟明女子中學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徐匯女子中學創於同治六年。光緒二十四年(1888年)取校名“崇德女校”。早期學生均系聖母院所收孤女,後專收富裕教徒傢庭女孩,寄宿就學,故法文稱“寄宿學校”。1911年改為4年制中學並附屬小學。後又改為6年制完全中學,名稱也改為徐匯女子中學,開始招收走讀生。自同治六年至1938年的70年間,該校共收學生5162人,後來進各種教會合計958人,占瞭學生總數的近兩成。
啟明女校是徐傢匯拯亡會辦的第二所女子中學,專收非教徒女生。光緒三十年二月,務本女校(今上海市第二中學)30餘名學生,在校長帶領下,到徐匯女中參觀後有4個女生轉學該校,因此,拯亡會決定創辦啟明女校。第一學期僅有11名學生,當時沒有獨立校舍,向徐匯女中借瞭2間教室和1間臥室。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3月,有學生50人,到9月增至71人,於是借聖母院孤女院部分房屋,暫作校舍。1914年,學生達160人,決定自建新校舍。1917年新校舍落成。這也就是今天天鑰橋路100號校園內的上海市登記的不可移動之文物——啟明樓。該樓建築面積5228平方米。三層磚木結構。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征。立面為古典對稱,橫五段、縱三段的構圖。
1929年全體啟明女校學生合影
楊絳先生在《我在啟明上學》中如此描述啟明樓:“我們教室前的長走廊好長啊,從東頭到西頭要經過十幾間教室呢!長廊是花瓷磚鋪成的。長廊下面是個大花園。教室後面有好大一片空地,有大樹,有草地,環抱著這片空地,還有一條很寬的長走廊,直通到‘雨中操場’。”她也是第四中學最知名的校友之一。
啟明樓近照
2006年學校被徐匯區政府命名為“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現有初高中7個年級58個教學班,學生近2000名。
上海市第五中學
上海市第五中學前身是上海善導女子中學。光緒十九年(1893年)開辦於武昌路河南路口,後改名善導學堂。校址又遷至昆山路224號,另設有附屬女子小學。1952年市政府接管後,改名為上海市第五女中。1966年開始兼收男生,並改名為上海市第五中學。
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學1954年頒發的畢業證
1964年上海市第五女中初三9班畢業合影
學校目前是一所公辦全各級學校抽化糞池日制初級中學,武昌路556號校址已經動遷。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昆山路百官街善導女校位置
上海市第六中學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第六中學這個名稱已經不再使用,現在是上海格致初級中學。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的曉明女子中學,根據《上海宗教志》資料顯示:1927年由拯亡會創辦,校址在洋涇浜拯亡會會院內(洋涇浜天主堂對面)。初僅設初中,第一年有學生17人。1934年,增設高中。八一三事變時一度停課,改作臨時傷兵醫院。1947年學生達683人。
1953年市人民政府接管後,與進德女子中學合並,改為上海市第六女子中學,1966年開始兼收男生,又改為上海市第六中學。
1947年上海行號地圖中標註的曉明女校位置
1950年曉明女校畢業紀念徽章
2003年9月改為現名後,學校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在遵循“曉知明理、多才多藝”校訓的同時,積極務實地傳承格致中學“格物致知、求實求是”的優良傳統,逐步建立理科見長的初高中一體化育才途徑。現校址長沙路35號。
上海市第七中學
第七中學如今已變遷瞭名字,目前該校名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其前身可追溯至創建於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崇德女中與私立的進德女中和晏摩氏女中(分部)合並,成立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更名為七一中學,1978年被列為靜安區重點中學。1996年轉制成為靜安區第一所公立轉制完全中學。2000年7月,原江寧中學並入七一中學。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學恢復公辦區重點完全中學。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崇德女中位置,七一中學現址就在這棟老房子的旁邊
崇德女中曾經使用過的校徽
七一中學另外的一部分源自晏摩氏女中。1937年,晏摩氏與同屬浸信會的明強中學及蘇州的晏成中學、慧靈女中4校聯合,名浸會聯合中學,校址設於外灘(今中山東一路)7號。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原址。1953年學校由上海市教育局接辦,與滬江大學附中合並改為上海市北郊中學。少部分學生並入崇德女中,另建第七女中。
1949年版晏摩氏女中校刊
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學恢復公辦區重點完全中學。2007年4月,學校掛牌成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目前有陜西北路和餘姚路兩處校區。
上海市第八中學
這又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最早可上溯至咸豐十一年(1861年),專門吸收貧苦女孩入學。由於不收學費,還供給衣食,因此學生逐漸增加。清心書院女學部原在陸傢浜之北。1921年,在陸傢浜之南購得一地塊興建女校校舍,也就是現今陸傢浜路650號。該校原名清心女塾,1918年定為清心女子中學。1928年開始由中國人張石麟任校長,次年張蓉珍任校長。抗戰時期一度遷往租界。1953年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學。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學生曾參加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是五四後上海學生聯合會的發起和組織單位之一。50年代曾接受多批歸國僑生住校學習。
1969年起兼收男女生,改稱上海市第八中學。1978年定為區重點中學。2012年3月,上海市教委批復在第八中學內開設“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研究男生成長規律,探索適合男生特點的課程方案和教育內容,形成體現男生特點的培養模式及方法,創設有利於男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學校秉承“以誠養德,以靜修業”的校訓,致力培養“樂學善思”的優秀學子。
20世紀20年代,清心女中教學大樓視角北望清心中學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清心女子中學及清心中學位置,兩校隔陸傢浜相望
1958年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
20世紀50年代第八女中某班級合影
上海市第九中學
這又是一所名字已變遷的學校。目前該校的名稱是“上海市黃浦學校”。
黃浦學校外景
2015年下半年,位於原南市區的唐傢灣地塊面臨動遷改造,而坐落在該地塊西林後街的上海市第九中學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有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背後的悠遠歷史,學校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清道光年間,而她最初的名字是:裨文女塾。
位於西林後街102號的原市第九中學老教學樓,1937年落成
1850年4月15日,裨治文與夫人在上海創辦的裨文女塾書開學瞭,這是上海歷史上第一所女子書院。校址就設在方斜路上(今方斜路西林後路102號)。
一張描繪創始人裨治文夫人伊莉莎住所附近的插圖
1871年伊莉莎女士去世,學校由美國聖公會和公理會共同管理。1900年起,學校改變瞭原來免費讀書的優惠條件,改為收費,學生按月繳費,每月5角。1910年開始擴大校舍。1931年,該學校向當時上海市教育局註冊,正式使用裨文女子中學。
20世紀30年代裨文女中校園
這一時期,王佩貞女士為學校的建設做出極大貢獻。1931年,當時校舍簡陋,園地荒蕪,規模很小,課程單調。王佩貞出任校長後精心擘劃,治校有方。她打破以往教會女中的清規戒律,聘請德才兼備學有專長的非教徒男教師來校任教,又調整課程,豐富活動。同時,竭盡心力整治校園,籌措資金建造校舍。經過3年努力,一幢嶄新的教學樓1937年落成。
“八·一三”戰起,日寇進占南市,王佩貞率裨文師生四遷校舍兩改校名,1937~1945年間先後遷至大統路、南陽路、江寧路、常德路艱苦辦學,弦歌不輟。一度改為福莘女塾。為瞭保全南市校舍不被日寇占有,王佩貞多次孤冒險與日寇交涉。經過她鬥智鬥勇和多方斡旋,南市校舍才免遭日寇侵占。
抗戰勝利後,裨文女中遷回西林後街原址,圖為當時學生出操場景
1969年該校改為上海市第九中學,男女生兼收。從1976年起,又先後有先鋒中學,建浦中學與之合並,學校規模不斷增大。1997年為適應教育體制的改革,市九中學與上海市第二十中學,以及肇南路小學融為一體,改制為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更名為上海市第九中學,成為當時南市區規模最大的學校。
目前的上海市黃浦學校是黃浦區政府為探索體教結合辦學模式,於2003年9月成立的綜合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是在原市九中學基礎上,先後與滬南體育中心、浦西中學、蓬萊中學合並重組而成的。學校有教學班三十餘個,學生近千名,現校址大吉路200號。
上海市第十中學
上海市第十中學前身是民立女中,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912年改為民立女子中學。學校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6年起校內就有中共地下黨員秘密活動,進步師生開展瞭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
上海解放後由軍管會接管,吳若安任校長。1956年改為上海市第十女子中學,胡文巧任校長,1962年定為重點中學,從文廟路遷現址。1969年後,兼收男女生,定現名。2011年學校通過評審,被命名為黃浦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上標註的文廟路民立女子中學位置
民立女子中學曾經使用的校徽
第十中學現址黃浦區永寧街25號,離開文廟不遠
上海市第十一中學
其前身是民國上海私立允中女子中學,1929年由沈均利用自傢私房創辦,校址就在現今北京西路與泰興路交匯處,允中女子中學1956年改名為第十一女中,1967年改上海市第十一中學,男女兼收。20世紀80年代後期,變更校名為靜安實驗學校。2003年9月,根據市教委安排再次變更,由靜安實驗學校更名為上海市愛國學校。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允中女子中學位置
允中女中曾經使用過的校徽
上海市第十二中學
前身為創辦於1905年的啟秀女中。學校現址地處環境高雅的思南路,毗鄰孫中山故居、復興公園,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百年老校。1956 年改名為上海市十二女中,1966 年更名為十二中學,男女兼收。之後又改為現名:啟秀實驗中學。
上海市第十二女子中學曾經使用的校徽
尾記
上述這十二所學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女子中學的背景,此外還有上海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五、五十二、五十四等等以序數詞命名的中學有些仍存在,有些則已經合並或變更,它們的發展沿革歷程也是近代上海教育從啟蒙到發展再到輝煌的一部厚重歷史典籍。
原標題:【記憶】從一到十二,你知道上海那些以數字命名的學校嗎?
距上海發佈,又到一年開學季,升入新學校的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過自己的學校的歷史?其實,上海一些中學是以數字來命名的,其中序數從一到十二排列完整,它們背後的沿革都有女中的背景,且各具特色。這些學校現在叫什麼名字?你的母校在其中嗎?快來看看吧!
上海市第一中學
上海市第一中學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陳鶴琴先生力主之下創建。上海市工部局女中首任校長為楊聶靈瑜。1931年夏,她應陳鶴琴之聘出任工部局女子中學校長。
左:創始人陳鶴琴右:首任校長楊聶靈瑜
女校開辦伊始,租賃麥特赫司脫路(今泰興路)233號作校舍,學生僅120人。1935年遷至位於星加坡路(今餘姚路)99號,新校區土地40畝,於次年春啟用,學生增至500餘人。1945年抗戰勝利,改稱“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學校1967年開始兼收男生並改名“上海市第一中學”。學校1953年被定為上海市首批10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改為靜安區重點中學。現為完中、區重點和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5年上海市第一女中畢業紀念冊中的教學樓舊影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第一女中位置,當時的門牌是餘姚路99號,現今為139號
上海市第二中學
校址在徐匯區永康路200號,占地12132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學校前身是清光緒二十八年吳馨(懷久)在老城廂花園弄設立的務本女塾,“務本”,取義於《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校是上海國人最早創立的女子學校之一。清宣統元年(1909年)遷到黃傢闕路新建校舍。1913年吳馨將女塾捐歸縣有,改制為上海縣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仍設置有各種講習所和文理專修科。三年後改組成上海縣立務本女子中學,1928年改隸市屬。抗日戰爭爆發,華界校舍被毀,被迫遷入法租界畢勛路(今汾陽路),校名改為私立懷久女中,1942年租界淪陷後停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務本女中復校,1947年初,全校遷入原法租界雷米小學原址,也就是今天的永康路200號(永康路原名雷米路)。1952年改稱上海市立第二女子中學,1954年定為市重點中學。翌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先進單位。1968年增收男生,校名也改為“上海市第二中學”。2005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市立務本女中位置
1952年7月12日,上海市務本女子中學舉行更名換牌儀式
1957年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
1982年上海市第二中學八十周年慶使用的紀念校徽
原標題:【記憶】從一到十二,你知道上海那些以數字命名的學校嗎?
距上海發佈,又到一年開學季,升入新學校的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過自己的學校的歷史?其實,上海一些中學是以數字來命名的,其中序數從一到十二排列完整,它們背後的沿革都有女中的背景,且各具特色。這些學校現在叫什麼名字?你的母校在其中嗎?快來看看吧!
上海市第一中學
上海市第一中學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陳鶴琴先生力主之下創建。上海市工部局女中首任校長為楊聶靈瑜。1931年夏,她應陳鶴琴之聘出任工部局女子中學校長。
左:創始人陳鶴琴右:首任校長楊聶靈瑜
女校開辦伊始,租賃麥特赫司脫路(今泰興路)233號作校舍,學生僅120人。1935年遷至位於星加坡路(今餘姚路)99號,新校區土地40畝,於次年春啟用,學生增至500餘人。1945年抗戰勝利,改稱“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學”。學校1967年開始兼收男生並改名“上海市第一中學”。學校1953年被定為上海市首批10所重點中學之一,1978年改為靜安區重點中學。現為完中、區重點和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5年上海市第一女中畢業紀念冊中的教學樓舊影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第一女中位置,當時的門牌是餘姚路99號,現今為139號
上海市第二中學
校址在徐匯區永康路200號,占地12132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學校前身是清光緒二十八年吳馨(懷久)在老城廂花園弄設立的務本女塾,“務本”,取義於《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校是上海國人最早創立的女子學校之一。清宣統元年(1909年)遷到黃傢闕路新建校舍。1913年吳馨將女塾捐歸縣有,改制為上海縣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仍設置有各種講習所和文理專修科。三年後改組成上海縣立務本女子中學,1928年改隸市屬。抗日戰爭爆發,華界校舍被毀,被迫遷入法租界畢勛路(今汾陽路),校名改為私立懷久女中,1942年租界淪陷後停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務本女中復校,1947年初,全校遷入原法租界雷米小學原址,也就是今天的永康路200號(永康路原名雷米路)。1952年改稱上海市立第二女子中學,1954年定為市重點中學。翌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先進單位。1968年增收男生,校名也改為“上海市第二中學”。2005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市立務本女中位置
1952年7月12日,上海市務本女子中學台中抽水肥推薦舉行更名換牌儀式
1957年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
1982年上海市第二中學八十周年慶使用的紀念校徽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第三女子中學是目前上海唯一保留的女校。由聖瑪利亞女中和中西女中於1952年7月合並建立,校址為江蘇路155號(原中西女中校址)。聖瑪利亞女中原校名為聖瑪利亞女書院。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聖約翰書院創辦人施約瑟將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紀、裨文兩所女校合並遷入聖約翰書院內,取校名聖瑪利亞女書院,由華人黃素娥任校長。1920年,在白利南路(今長寧路)購地建新校舍。
20世紀30年代拍攝的聖瑪利女中白利南路校區,圖中建築為思孫堂
中西女中原校名為中西女塾。校址在西藏路漢口路,首任校長海淑德。後由中外人士捐款和學生義演募捐,購憶定盤路(今江蘇路)占地89畝的經傢花園建校,於1917年遷入。1929年,中西女塾向國民政府立案,聘請楊錫珍為首任華人校長。翌年,校名改為中西女子中學。1936年12月,薛正被聘為第二任華人校長。在學校任職中,薛正一貫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努力縮小美國顧問在學校教育上的控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租界被日軍控制,美國教會決定解散中西女中,薛正堅持辦學,成立中國人自己組織的校董會。
20世紀30年台中抽化糞池代拍攝的中西女校實驗室
1933級中西女校籃球隊
中西女中1948級畢業合影
1949年,薛正毅然放棄即將到手的美國博士學位,婉拒導師勸阻,啟程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1950年春回到祖國,繼續任中西女中校長。後來,學校更名為上海市第三中學,男女生兼收。1977年,東海中學並入。1981年,恢復女子中學建制,同時恢復原校名,並確定為部分寄宿制的市重點中學。2004年被評為第一批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中學。
校園主要建築景蓮堂現為市三女中五四樓,建於1935年,是由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
鄔達克設計的中西女校主體建築
上海市第四中學
上海市第四中學沿革
這是上海市第四中學官方網站上公佈的該校沿革示意圖,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其歷史的久遠。而且徐匯女子中學和啟明女子中學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徐匯女子中學創於同治六年。光緒二十四年(1888年)取校名“崇德女校”。早期學生均系聖母院所收孤女,後專收富裕教徒傢庭女孩,寄宿就學,故法文稱“寄宿學校”。1911年改為4年制中學並附屬小學。後又改為6年制完全中學,名稱也改為徐匯女子中學,開始招收走讀生。自同治六年至1938年的70年間,該校共收學生5162人,後來進各種教會合計958人,占瞭學生總數的近兩成。
啟明女校是徐傢匯拯亡會辦的第二所女子中學,專收非教徒女生。光緒三十年二月,務本女校(今上海市第二中學)30餘名學生,在校長帶領下,到徐匯女中參觀後有4個女生轉學該校,因此,拯亡會決定創辦啟明女校。第一學期僅有11名學生,當時沒有獨立校舍,向徐匯女中借瞭2間教室和1間臥室。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3月,有學生50人,到9月增至71人,於是借聖母院孤女院部分房屋,暫作校舍。1914年,學生達160人,決定自建新校舍。1917年新校舍落成。這也就是今天天鑰橋路100號校園內的上海市登記的不可移動之文物——啟明樓。該樓建築面積5228平方米。三層磚木結構。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征。立面為古典對稱,橫五段、縱三段的構圖。
1929年全體啟明女校學生合影
楊絳先生在《我在啟明上學》中如此描述啟明樓:“我們教室前的長走廊好長啊,從東頭到西頭要經過十幾間教室呢!長廊是花瓷磚鋪成的。長廊下面是個大花園。教室後面有好大一片空地,有大樹,有草地,環抱著這片空地,還有一條很寬的長走廊,直通到‘雨中操場’。”她也是第四中學最知名的校友之一。
啟明樓近照
2006年學校被徐匯區政府命名為“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現有初高中7個年級58個教學班,學生近2000名。
上海市第五中學
上海市第五中學前身是上海善導女子中學。光緒十九年(1893年)開辦於武昌路河南路口,後改名善導學堂。校址又遷至昆山路224號,另設有附屬女子小學。1952年市政府接管後,改名為上海市第五女中。1966年開始兼收男生,並改名為上海市第五中學。
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學1954年頒發的畢業證
1964年上海市第五女中初三9班畢業合影
學校目前是一所公辦全各級學校抽化糞池日制初級中學,武昌路556號校址已經動遷。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昆山路百官街善導女校位置
上海市第六中學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第六中學這個名稱已經不再使用,現在是上海格致初級中學。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的曉明女子中學,根據《上海宗教志》資料顯示:1927年由拯亡會創辦,校址在洋涇浜拯亡會會院內(洋涇浜天主堂對面)。初僅設初中,第一年有學生17人。1934年,增設高中。八一三事變時一度停課,改作臨時傷兵醫院。1947年學生達683人。
1953年市人民政府接管後,與進德女子中學合並,改為上海市第六女子中學,1966年開始兼收男生,又改為上海市第六中學。
1947年上海行號地圖中標註的曉明女校位置
1950年曉明女校畢業紀念徽章
2003年9月改為現名後,學校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在遵循“曉知明理、多才多藝”校訓的同時,積極務實地傳承格致中學“格物致知、求實求是”的優良傳統,逐步建立理科見長的初高中一體化育才途徑。現校址長沙路35號。
上海市第七中學
第七中學如今已變遷瞭名字,目前該校名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其前身可追溯至創建於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崇德女中與私立的進德女中和晏摩氏女中(分部)合並,成立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更名為七一中學,1978年被列為靜安區重點中學。1996年轉制成為靜安區第一所公立轉制完全中學。2000年7月,原江寧中學並入七一中學。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學恢復公辦區重點完全中學。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崇德女中位置,七一中學現址就在這棟老房子的旁邊
崇德女中曾經使用過的校徽
七一中學另外的一部分源自晏摩氏女中。1937年,晏摩氏與同屬浸信會的明強中學及蘇州的晏成中學、慧靈女中4校聯合,名浸會聯合中學,校址設於外灘(今中山東一路)7號。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原址。1953年學校由上海市教育局接辦,與滬江大學附中合並改為上海市北郊中學。少部分學生並入崇德女中,另建第七女中。
1949年版晏摩氏女中校刊
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學恢復公辦區重點完全中學。2007年4月,學校掛牌成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目前有陜西北路和餘姚路兩處校區。
上海市第八中學
這又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最早可上溯至咸豐十一年(1861年),專門吸收貧苦女孩入學。由於不收學費,還供給衣食,因此學生逐漸增加。清心書院女學部原在陸傢浜之北。1921年,在陸傢浜之南購得一地塊興建女校校舍,也就是現今陸傢浜路650號。該校原名清心女塾,1918年定為清心女子中學。1928年開始由中國人張石麟任校長,次年張蓉珍任校長。抗戰時期一度遷往租界。1953年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學。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學生曾參加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是五四後上海學生聯合會的發起和組織單位之一。50年代曾接受多批歸國僑生住校學習。
1969年起兼收男女生,改稱上海市第八中學。1978年定為區重點中學。2012年3月,上海市教委批復在第八中學內開設“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研究男生成長規律,探索適合男生特點的課程方案和教育內容,形成體現男生特點的培養模式及方法,創設有利於男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學校秉承“以誠養德,以靜修業”的校訓,致力培養“樂學善思”的優秀學子。
20世紀20年代,清心女中教學大樓視角北望清心中學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清心女子中學及清心中學位置,兩校隔陸傢浜相望
1958年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
20世紀50年代第八女中某班級合影
上海市第九中學
這又是一所名字已變遷的學校。目前該校的名稱是“上海市黃浦學校”。
黃浦學校外景
2015年下半年,位於原南市區的唐傢灣地塊面臨動遷改造,而坐落在該地塊西林後街的上海市第九中學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有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背後的悠遠歷史,學校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清道光年間,而她最初的名字是:裨文女塾。
位於西林後街102號的原市第九中學老教學樓,1937年落成
1850年4月15日,裨治文與夫人在上海創辦的裨文女塾書開學瞭,這是上海歷史上第一所女子書院。校址就設在方斜路上(今方斜路西林後路102號)。
一張描繪創始人裨治文夫人伊莉莎住所附近的插圖
1871年伊莉莎女士去世,學校由美國聖公會和公理會共同管理。1900年起,學校改變瞭原來免費讀書的優惠條件,改為收費,學生按月繳費,每月5角。1910年開始擴大校舍。1931年,該學校向當時上海市教育局註冊,正式使用裨文女子中學。
20世紀30年代裨文女中校園
這一時期,王佩貞女士為學校的建設做出極大貢獻。1931年,當時校舍簡陋,園地荒蕪,規模很小,課程單調。王佩貞出任校長後精心擘劃,治校有方。她打破以往教會女中的清規戒律,聘請德才兼備學有專長的非教徒男教師來校任教,又調整課程,豐富活動。同時,竭盡心力整治校園,籌措資金建造校舍。經過3年努力,一幢嶄新的教學樓1937年落成。
“八·一三”戰起,日寇進占南市,王佩貞率裨文師生四遷校舍兩改校名,1937~1945年間先後遷至大統路、南陽路、江寧路、常德路艱苦辦學,弦歌不輟。一度改為福莘女塾。為瞭保全南市校舍不被日寇占有,王佩貞多次孤冒險與日寇交涉。經過她鬥智鬥勇和多方斡旋,南市校舍才免遭日寇侵占。
抗戰勝利後,裨文女中遷回西林後街原址,圖為當時學生出操場景
1969年該校改為上海市第九中學,男女生兼收。從1976年起,又先後有先鋒中學,建浦中學與之合並,學校規模不斷增大。1997年為適應教育體制的改革,市九中學與上海市第二十中學,以及肇南路小學融為一體,改制為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更名為上海市第九中學,成為當時南市區規模最大的學校。
目前的上海市黃浦學校是黃浦區政府為探索體教結合辦學模式,於2003年9月成立的綜合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是在原市九中學基礎上,先後與滬南體育中心、浦西中學、蓬萊中學合並重組而成的。學校有教學班三十餘個,學生近千名,現校址大吉路200號。
上海市第十中學
上海市第十中學前身是民立女中,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912年改為民立女子中學。學校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6年起校內就有中共地下黨員秘密活動,進步師生開展瞭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
上海解放後由軍管會接管,吳若安任校長。1956年改為上海市第十女子中學,胡文巧任校長,1962年定為重點中學,從文廟路遷現址。1969年後,兼收男女生,定現名。2011年學校通過評審,被命名為黃浦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上標註的文廟路民立女子中學位置
民立女子中學曾經使用的校徽
第十中學現址黃浦區永寧街25號,離開文廟不遠
上海市第十一中學
其前身是民國上海私立允中女子中學,1929年由沈均利用自傢私房創辦,校址就在現今北京西路與泰興路交匯處,允中女子中學1956年改名為第十一女中,1967年改上海市第十一中學,男女兼收。20世紀80年代後期,變更校名為靜安實驗學校。2003年9月,根據市教委安排再次變更,由靜安實驗學校更名為上海市愛國學校。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允中女子中學位置
允中女中曾經使用過的校徽
上海市第十二中學
前身為創辦於1905年的啟秀女中。學校現址地處環境高雅的思南路,毗鄰孫中山故居、復興公園,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百年老校。1956 年改名為上海市十二女中,1966 年更名為十二中學,男女兼收。之後又改為現名:啟秀實驗中學。
上海市第十二女子中學曾經使用的校徽
尾記
上述這十二所學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女子中學的背景,此外還有上海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五、五十二、五十四等等以序數詞命名的中學有些仍存在,有些則已經合並或變更,它們的發展沿革歷程也是近代上海教育從啟蒙到發展再到輝煌的一部厚重歷史典籍。
- 台中馬桶不通 台中市抽化糞池該哪裡找呢?推薦台中市抽化糞池廠商@1@
- 各軍營單位抽肥 尋找軍營抽肥廠商~各軍營單位抽肥就找一川
- 台中抽化糞池 社區公寓大廈抽肥該找哪家廠商呢?社區公寓大廈抽肥就找一川@1@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
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油煙處理機|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
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