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三位一體”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新聞—科學網

礦井下環境復雜,安全風險往往較大。我們的項目不僅有望提高井下作業效率,而且能最大限度避免不穩定的生產環境對井下人員造成傷害。 在第十五屆 挑戰杯 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上,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創建井下移動流媒體網絡,實現對礦井機車的遠程可信控制,為礦業企業提供瞭多種井下環境礦機車無人駕駛的解決方案,最終摘得瞭一等獎。

科技創新離不開第一課堂打下的堅實基礎,離不開第二課堂的融會貫通,更離不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大二就進入團隊的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劉文哲,主要負責變頻器通信軟硬件設計。在他看來,短短幾年的學習經歷,收獲的不僅是證書榮譽和專業創新能力,更是將個人成長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融為一體的遠大理想。

這支團隊中,40%的學生是本科生。他們的成長經歷,折射的是合肥工業大學進行的一場改革探索。從2015年開始, 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 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體系,開始在合肥工大推進實施。

糾正兩個錯位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要堅持教師和學生兩個中心並重。然而,作為兩大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卻曾經存在兩個角色的弱化甚至錯位。 在合肥工業大學校長梁樑看來,這場被稱為 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立體化教育教學體系 的改革探索,直面的正是如何糾正這兩個錯位。

在教學實踐中,高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僅盯著學生,大部分教師的德育角色卻被忽視瞭,全員育人的資源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合肥工業大學教務部部長陳翌慶介紹說。與此同時,在專業教育和能力素質培養中,學生 角色 又被弱化瞭。日常教學環節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組織開展,教師控制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便相對處於從屬地位,這既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利於其形成獨立思考能力。

正是由於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弱化乃至 錯位 ,直接導致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知識傳授與立德樹人脫節、創新思維與教學過程脫節、創新創業與培養目標脫節、能力培養與實踐活動脫節、教學質量與持續改進脫節。 梁樑介紹說。

人才培養質量一直是合肥工業大學的生命線。據統計,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大學本科培養的院士校友數,合工大在全國排在第23位;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任CEO的校友數量,合肥工大在全國排名第7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500強企業的CEO母校排名,合肥工大在全世界排名台中家電行第75位,在全國排名第5位。這些指標都超過瞭學校的綜合排名。而學校 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 的人才培養特色,更使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青睞和社會好評。近年來,合肥工大畢業生對就業狀況滿意度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均超過95%。尤其是近兩年來,該校本科畢業生到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工作和畢業研究生到國有企業研發中心、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工作的均占簽約就業總數的60%。

在推進學校 雙一流 建設時,如何保持並發揚人才培養中形成的良好傳統,這是合肥工大在設計一體化教學體系時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每年,合肥工業大學要招收約8000名本科生。如何確保他們全面成長成才,必須建立起科學嚴謹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高效穩定的教學質量 生產系統 ,保證通過這樣系統 生產 出來的 產品 都有可靠的高質量。 為瞭實現這一目標,梁樑用瞭三句話作為這個體系的標題: 回歸教育初心、校正角色位置、重塑教學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根據學校人才培養和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過加強 學生 和 教師 兩個中心建設和融合,立足學生學習和思想實際,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能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求。

實現 三位一體

在合肥工業大學,有一支由58名本科生和13名研究生組成的學生科技創新團隊,長期致力於北鬥導航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自主航行器、山體滑坡災害監測、高空氣象參數探測等方面取得瞭獨具特色的創新成果,2016年獲評大學生 小平科技創新團隊 。

這個團隊的 總教頭 夏娜教授,不僅在科技創新實踐中言傳身教,在德育上更是以身作則。2015年10月,他榮獲由校友捐資設立的 同澤優秀園丁獎 一等獎,獎金達120萬元人民幣。夏娜當即拿出其中的60萬元,先後設立瞭專項獎教獎學金,用於回饋和激勵師生。而剩下的獎金,夏娜決定繼續用在支持教學上。

在這個團隊中,我們不僅在科研實踐中打牢瞭專業學習的基礎,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修養都同步提升。每位同學都為能夠將個人價值融入國傢和民族事業而深深驕傲。 團隊成員柴煜奇說。

所謂 三位一體 教育教學體系,就是將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和創新創業三個一度相對獨立的教育體系,通過專業培養目標和標準整合在一起,同時,每個體系又承擔相應的育人功能。 梁樑介紹說。在 三位一體 教育教學體系中,合肥工業大學建立起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強調認知體驗與感悟實踐在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中的重要作用,真正發揮學生自我教育主體作用。通過師德培訓、制度引導、政策激勵、典型示范、評價反饋等手段,將立德樹人內涵融入專業課教學目標,使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建立起一套能力導向一體化的教學指南。全校80多個專業首先制定出符合各自專業定位的標準,再在標準的基礎上設定課程體系,而第二課堂開展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也必須與第一課堂的教學體系構成一一對應的關系。 陳翌慶說。各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出各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規劃課程地圖,建立課程關系圖,修訂、制定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內容及授課特點制訂課程目標。學校還建立起 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標準 ,完善實驗、實訓、實習等各類教學大綱,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實踐教學內容中,將學生的各類教學實踐活動與黨團和學工部門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以克服過去大學教育中,教學科研活動與黨團學工部門的活動 互不銜接 的問題。

此外,學校還出臺瞭一系列讓教師感到 震動 的新政 教授必須為本科生上課、單純的指導研究生工作不再計入工作量、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納入工作量的考核、指導創新創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納入教學工作范圍 我們希望,通過教學運行體系建設,帶動學校教學制度改革;通過教學制度改革,提升教學運行體系的效果。 梁樑說。

形成一個閉環

在管理學院何建民教授電子商務課堂上,學生們每學期要交兩到三次隨堂小作業。這些被何建民形象地稱為 一頁書 的小作業,全部是開放性的問題,沒有深思熟慮,光靠抄抄教材是無法完成的。這意味著,考前突擊無法在他的課上取得好成績,必須全過程全神貫註。

今天,何建民運用的教學方法已經從個別典型案例成為合肥工業大學所有專業課程的標準范式。針對學生平時無作業、期末緊張,而教師 一套PPT打天下 的教學狀態,該校出臺瞭新規 學生專業課成績不再 一考定音 ,期終考試的筆試成績隻占到40%左右。全校各學院將教學過程改革作為切入點,實行以 精講和討論相結合 為模式的教學過程,以 過程性考核為主 的全程緊張的學業考核制;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和階段性學習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階段的考核,使學生更加重視學習過程,提高瞭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工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工程圖學,既要培養學生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能力、空間想象力和計算機繪圖能力的,又要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其教學效果直接關能否為後續課程打牢基礎。其投影理論基礎 畫法幾何,因為其學習難度大,被學生們稱為 頭疼幾何 。在傳統 一張考卷定終身 的考核方式下,學生們往往在學習之初遇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被掩蓋,在期末考試中往往會出現大面積低分。

在 三位一體 的教育教學體系中,這門課程被細分為三類,分別為機械類專業、近機械類專業和非機械類專業量身定做。盡管台中家電批發類別不同,每學期都要安排小作業6到8次,需要完成圖紙3至6張。而這些,都是課程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知識,在實驗訓練中體驗知識,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知識,立體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梁樑介紹說。不僅如此,課程結束後,不僅教師要為每個教學班填寫課程目標實現情況測評表,課程組需要撰寫整體分析報告,學生也要為自己打分。

既然是以學生為中心,最終的落腳點就應該在學生身上。 梁樑說,在每門課開設之前,老師要告訴學生,這門課程可以使他們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等學生學完這門課程,他們就要通過自我評價,判斷老師之前的承諾是否 兌現 瞭。 這樣做,學生的判斷相對更加準確,老師也能在教學改革上獲得更有用的反饋。

正是這種 一體化 教育教學集成及互動反饋機制,把日常教學工作中 培養目標 教學過程 持續改進 三個重要部分融為一體。學校通過各種方法測試學生是否達到預先設定的標準,在教師、課程組、專業三個層面均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從而持續改進原有體系,始終確保教學體系各個環節都能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導向,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明確、過程可控、持續改進、質量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家電行|台中家電行推薦可預期。

學生們捧回的一座座獎杯成為一體化教學體系的縮影。據統計,近年來,該校近50%的在校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創業活動;每年有2000餘名本科生主持各類創新項目,參與學生達8500餘人。2013年以來,學生在省部級以上競賽中獲獎2300餘項(其中國際和國傢級獎項超過30%),學校也獲中國首屆 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集體獎。

(通訊員 周慧)
arrow
arrow

    wsm244yw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